苗木树干病虫害防治方法

发布时间:2021-03-08 15:56 点击次数: 100
苗木的树干病虫害越来越多,通过实践总结,下面为四个简单的树干病虫害防治方法:一、树干涂白法杨、柳、榆等树干栽完后马上涂白,可防止吉丁虫、天牛等蛀干害虫在树干上产卵;可预防腐烂病和溃疡病,延迟芽的萌动期;避免枝芽受冻害,还可预防日灼。树干涂白剂常用配方:水10份、生石灰3份、石硫合剂原液0.5份、食盐0.5份、油脂(动植物油均可)少许,涂白高度自地径以上1.0~1.5米处为宜。二、树干涂药法防治杨、柳、榆树上的蚜虫、金花虫、红蜘蛛和松树上的蚧壳虫等害虫,可在树干距地面2米高部位涂抹内吸性农药如氧化乐果等,防治效果可达95%%以上。此法简单易行,若在涂药部位包扎绿色或蓝色塑料纸,药效更好。塑料纸在药效显现5~6天后解除,以免包扎处腐烂。三、树干注药法在干周围钻孔注药,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,不论害虫在什么部位取食,都会中毒死亡。此法操作简便,省工、省药,不污染空气,不伤害天敌,防治效果好。可防治难以除治的天牛、木囊蛾、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和蚜虫、蚧壳虫、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、各种食叶害虫及树毛毡病、煤污病等病害。注药时期在树干萌芽与落叶前的生长期内都可进行,但以4~8月施药效果最好。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不能用药。农药选用内吸性较强且对树干生长无影响的药剂。注药方法:采取先钻孔后注药的方式,用直径0.8~1.0厘米木工钻或充电电钻,在距地面15~50厘米的树干上,呈45°角向下斜钻8~10厘米深的注药孔,深度以达髓心为度。在树干四周呈螺旋上升钻孔,大树可钻3~5个孔,中树可钻2~3个孔,小树可钻1个孔,将孔中的锯末掏净注入药液。注药完毕后,孔口要用蜡、泥巴或胶布封闭,注药孔两个月左右即可愈合。注药量根据树木大小确定。按原液计算,一般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树,每株注药6~10毫升;胸径在10~14厘米的中等树,每株注药4~6毫升;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树,每株注药2~4毫升。根据气温变化确定注药稀释浓度。气温不高时,可注射稀释1~2倍的药液,高温时要将原药液稀释3~6倍后注入,以免在高温下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。四、树干涂胶法对于具有上、下树迁移习性的害虫,如危害杨、柳、榆等树木的春尺蠖、杨毒蛾等害虫。使用粘虫胶将其粘住致死。粘虫胶粘着力强,药效长,无毒,无污染、成本低。使用方法:可直接将粘虫胶涂在树干上;或先用1.5~2.0厘米宽的胶带在主干光滑的部位缠绕1圈,然后将粘虫胶均匀涂在上面。涂抹时不要粘着杂草,以防杂草搭桥,产生离体,使害虫摆脱胶逃离。